在政策利好推動下,國內鋰電池和相關上下游產業迎來了投資熱潮。但同時也面臨一些風險,在市場尚未完全打開的情況下,參與企業數量過多、產業投資過熱,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現象。電池中國網通過梳理近幾年國內鋰電制造業的發展趨勢,試圖尋找鋰電材料投資風向,從中管窺電池材料市場發展變化的軌跡。
鋰離子電池具有高電壓、高容量、低消耗、無記憶效應、無公害、體積小、循環次數多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攝像機、數碼相機等眾多民用及軍事領域,屬于新一代綠色高能電池。
國內鋰電資源優勢顯著 但核心材料市場待挖掘
2008 年金融危機后,我國鋰電池行業保持著30%左右的增長速度,在國內優良投資環境和人工成本相對低廉的作用下,鋰離子電池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向我國轉移的趨勢越加明顯。目前全球鋰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共占全球95%左右的市場份額,去年我國占比達到27%,并且呈現出進一步上升趨勢。
鋰電池生產所需的主要成分有鈷酸鋰、錳酸鋰、石墨、聚乙烯等,其中大部分屬于化工產品,而且多數產品生產工藝實現國產化。但涉及到鋰電池的核心零部件,我國產品較國外進口產品還有差距,例如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鋰電隔膜、電解質等。
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也是區別多種鋰電池的主要依據,占鋰電池成本的40%以上;鋰電池隔膜技術我國相對落后,目前幾乎處于全部進口的態勢,其在成本構成上僅次于正極材料,占20-30%;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相對來說市場較為成熟,成本所占比例在10-15%左右。
國內豐富的鋰礦資源為鋰電池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寶安、三菱等紛紛投資建立石墨負極生產基地。隨著我國鋰電正極材料企業近年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水平迅速提高,且伴隨著有色金屬價格下跌,正極材料成本下降較快,日本、韓國鋰電企業開始逐步加大從我國采購鋰電正極材料的力度。
電解液的主要核心電解質為六氟磷酸鋰,其中的鋰和氟都屬稀缺資源,而我國的鋰、氟資源在全球排名處于前列,但由于技術尚未與國外產品接軌,進口依賴性較強。日本森田化學、關東電化和SUTERAKEMIFA 是六氟磷酸鋰的主要供應商。然而值得期待的是,隨著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的投入與政策引導,國內不少六氟磷酸鋰項目陸續上馬,多氟多、九九久、金凱化工等公司近年都有大幅的產能擴張,對于生產電解液的企業來講可以緩解對于六氟磷酸鋰進口的依賴。
投資規模激增 上游材料現增量效應
數據顯示,電動汽車、3C和儲能產品的發展使得近年來鋰電池規??焖僭鲩L。今年1月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電池制造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3%,預計全年達到1250億元,尤其是動力電池占比快速提升。
專家分析稱,作為鋰電池重要組成部分的隔膜、正負極材料以及電解液等上游材料生產企業,將迎來市場擴張機遇。同時,鋰電池生產重心向我國轉移促使市場需求快速增加。
考慮到充電網絡的逐步完善和整車生產資質的放開,新能源車銷售將延續高增長態勢,對鋰電材料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目前動力鋰電池需求的增加,已對上游材料帶來明顯的增量效應。2015年碳酸鋰市場表現最為明顯,平均漲幅近30%,全球碳酸鋰巨頭TMC也宣布提價15%。鋰電隔膜、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盈利水平也明顯好轉,并已逐步體現在公司業績中。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市場缺口,國內多家上市公司紛紛試水鋰電池投資項目。據悉,目前至少有18家上市公司大舉投資,總金額超500億元,包括新宙邦、比亞迪、杉杉股份、天賜材料、多氟多等。具體來看,新宙邦是國內電解液龍頭,客戶覆蓋三星SDI等國際巨頭,上半年動力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40%。由于今年以來全球六氟磷酸鋰價格漲幅逾20%,對其核心材料電解液的提振作用顯著,行業景氣度也有望提升。
同行業的天賜材料目前鋰電池電解液訂單供不應求,產品存在提價預期,未來業績有望持續放量。滄州明珠為我國動力鋰電池隔膜龍頭,目前擁有5000萬平方米干法隔膜產能,2500萬平方米濕法鋰電隔膜項目預計明年將投產。此外,主營正極材料的當升科技,目前正積極加碼NCA等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投資,相關企業對鋰電材料的投資熱度不減。
產能過剩風險積聚 產業整合勢在必行
極具潛力的市場讓鋰電池行業上下游為之瘋狂。各路資本競相涌入,企業紛紛加速投產,看上去一片繁榮景象。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心存擔憂,如此大規模的集中投入是否會造成鋰電池行業的過熱進而導致產能過剩?
我國是鋰電池重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鋰電池產值約占全球市場的30%。2014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量接近22億只,進出口順差達到6.7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近10%和40%。特別是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電動汽車產量大增帶動了動力鋰電池產量激增,成為鋰電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
隨著我國鋰電產業的不斷壯大發展,鋰電行業也出現了較為混亂的市場現象。由于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一些地方政府在大項目戰略驅動下對鋰電項目大開綠燈,民間資本大量涌入,產能過剩困境初顯。
據工信部發布數據顯示,就當前的鋰電行業而言,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弱,產業集中度低。2012年,194家鋰電生產企業中,總資產超過5億元的占26.8%,固定資產超過1億元的占36.6%。而作為鋰電池全球最大生產國的韓國,卻只有3家生產企業,第二大生產國日本也僅有7家。由于鋰電行業市場競爭激烈,惡性競爭時有發生,導致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利潤率普遍偏低。
同時,鋰電池標準建設滯后,安全事故多發。我國在電子、通信、輕工等領域共有16項鋰電池標準,其中僅3項為安全標準,而國外鋰電池安全標準占標準總量的60%以上。各行業標準安全要求也存在不協調、不全面的問題。另外,不同生產企業的工藝技術裝備、生產環境、檢測條件差距很大,尤其是手工作坊式的小企業缺乏安全、環保管理,致使廠區安全隱患重重、劣質電池產品充斥市場,廠區爆炸事故和電池起火事故時有發生。
在鋰礦資源管控方面,監管力度不夠資源配置不合理。我國對鋰礦資源缺乏統一規劃,股權和采礦權分散,利益主體多元化,不利于資源合理開采利用。此外,合理的鋰礦資源配給制度尚未建立,存在一些地方政府憑借資源管控權借機尋租的行為。
業內專家建議,相關部門需要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推動產業合理布局和集中整合。研究制定鋰電行業準入條件,重點是技術水平、生產規模、資源利用、安全要求等方面,防止地區性盲目投資和產能盲目擴張。引導財政、金融、土地等資源向重點企業傾斜,推動行業內兼并重組、強強聯合,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向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產業園區集聚,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實現集約發展。
透過鋰電材料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當前整個電池材料市場擴張仍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扎堆發展現象比較突出,哪種電池盈利性好,相關企業便會一哄而上,電池材料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對此,需要政策制定者從頂層設計上給予指導,引導行業發展的整體風向;投資企業也應具有前瞻性,避免盲目性的產能擴張,影響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技術引領電池新材料市場 固態電池嶄露頭角
電池技術經過了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發展。最初使用的是鉛酸電池,這種體積相對較大的電池至今仍在汽車上被廣泛使用,之后便是鎳鎘電池,這種充電電池開啟了便攜電池技術的新時代,再后來有了鎳氫電池,它的容量擴大了一倍?,F代化的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大都采用了鋰電池。
技術進步需要基礎研究指引道路,同時也需要化學工業在產業化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電池材料的發展趨勢是運用改性手段不斷提升材料性能,并著手開發新的材料體系。改性手段目前主要為納米化與元素摻雜,新的材料體系則包括富鋰材料、硅酸鹽材料、合金負極、過渡金屬氧化物負極、硅負極等。
固態電解質具有的密度和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傳導更大的電流,提升電池容量。勒克斯公司此前發布的報告指出,2020年固態電池技術研發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產過程等方面進一步趕超鋰離子電池技術。
據悉,如果以現有技術制造足以為電動汽車供電的固態電池,投入研發成本將會高達9000萬美元。固態電池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于電池生產效率低下。
近年來,全球不少相關企業都努力在電池的化學成分以及能量密度上尋求突破。博世公司日前宣布,計劃在2020年之前發售一款新型電動汽車固態電池,能使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增加一倍,同時成本減半。
相同電量下,固態電池的體積將會更小。因固態電池沒有液態電解質,封存將會更加容易,使用時不需要額外增加冷卻裝置和電子控件等,能有效減輕重量。固態電池還有另一項優勢,在事故中損壞時不易發生爆炸或者起火。
專家指出,固態電池雖是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鋁空氣電池等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最終要看哪種電池能在商業化的規模和成本上達到完美的平衡點。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