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規模爆發,動力電池產業迎來蓬勃發展期,然而一致性不足等問題導致國產新能源汽車多采用日韓品牌的動力電池及系統。針對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部主任任美林在日前召開的第3屆中國(武漢)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動力電池產業與日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產業鏈整合是推動國產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關鍵。
國產動力電池發展向好 但仍有差距
任美林分析了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他表示,從“十五”開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從最初研發鎳氫動力和錳酸鋰動力電池的起步階段,到后來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研發和產業化的發展調整階段,到現在即將步入“十三五”的升級階段,歷經20年的發展,產業化規模漸顯。
據他介紹,目前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中原和京津四個地區。在這四個主要的動力鋰電池產業聚集中心,共分布著近100家的規?;瘎恿﹄姵仄髽I,匯聚了200億元的產業資金,實現了近15GWh的產能,并基本實現了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及關鍵材料的產業化。未來,這些動力電池企業將在升級制造裝備、提升比能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下大力氣,進一步加速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進程。
任美林同時指出,與日韓等國家的動力電池產業相比,國產動力電池仍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為:先進材料與研究不足、電池結構設計技術偏低、電池制造自動化程度低、電池制造新工藝開發能力弱、電池系統設計技術不強。同時,企業不強,優勢產能較弱,產品的良品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產業鏈整合需像日韓企業學習
任美林認為,電池部件占到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價值鏈條的40%,而單體制造商與汽車企業聯盟將是一種共贏的模式。在產業鏈整合方面,日韓企業值得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學習。
任美林以LG化學為例分析,LG化學在全球布局了三個動力電池工廠,分別位于江蘇南京、韓國吳倉和美國霍蘭德。這三家動力電池工廠的研發和工程機構均設立在各大品牌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附近,因此可以隨時根據整車制造商的需求,進行電池模組、電池包、BMS等的開發和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整車制造企業的需求。
此外,任美林表示,以松下、LG化學等為代表的日韓企業,從單體電池制造商向材料領域延伸,并涉及電池系統等的研發和制造,打通動力電池產業鏈,促進了企業動力電池業務的更好發展。
任美林同時強調,在國內企業中,比亞迪也是整合動力電池產業鏈的代表企業,其從電池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組,再到最后的新能源汽車全鏈條的生產流程,實現了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值得國內同類企業借鑒。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