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迅速,儲能技術因其可以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延緩電網建設性投資、實現電能轉移和能效提高等作用,在相關的應用領域開始嶄露頭角。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李岱昕介紹,儲能技術在應用領域呈多樣化發展。在發電領域,儲能技術可以輔助系統動態運行,取代或延緩新建機組;在輔助服務領域,可以實現調頻、電壓支持、調峰及充當備用容量;在輸配電領域,儲能可實現無功支持、緩解線路阻塞、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充當備用電源;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儲能可以幫助可再生能源平滑輸出、削峰填谷,抑制爬坡率;在用戶領域,儲能技術可幫助用戶實現分時電價管理、容量費用管理、電能質量、緊急備用、需求側管理等。
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目前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發展迅速。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電化學儲能技術裝機量達787MW,其中,鋰離子電池技術的裝機量總計283.1MW,在電化學儲能技術中占36%;中國電化學儲能技術裝機量達84.1MW,鋰離子電池技術的裝機量總計62.3MW,在電化學儲能技術中占74%。
李岱昕表示,不同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應用領域側重點不同,從我國情況來看,鋰離子電池的應用比例較大,在調頻輔助服務、分布式微網、戶用儲能領域的增長速度最快。此外,儲能在電動汽車充換電方面也將發揮很好的作用,如建立車電互聯(V2G)系統,光儲式電動汽車充換電站、需求響應充電、電動汽車電池梯次利用等。
2014年以來,我國相繼出臺《關于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關于完善電力應急機制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城市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貫徹中發[2015]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等新電改方案。李岱昕認為,“十三五”規劃對儲能行業的發展規劃和技術目標都進行了論證,新電改方案為儲能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未來,智能電網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儲能元素”。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預測,到2020年,中國儲能在電力市場的應用規模將超過66.86GW,若不考慮抽水蓄能、儲熱技術以及電動汽車儲能應用,2020年中國電化學儲能總規模將達到23.5GW。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